湖北恩施学院第一临床学院成立
黯然魂销网
2025-04-05 15:53:17
对未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开展项目建设的,将取消其已分配的规模指标。
据了解,截至目前,晋能科技实现了高效多晶、PERC等领先技术的布局。2015年我国度电成本已降到约0.8元/千瓦时。
数据显示,2007~2014年,我国电池组件成本下降了近10倍,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了1.4%,2014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相比于2007年成本下降了10倍以上。因此,智能光伏电站的应用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是因为智能电站实现了光伏电站生命周期从建站,到后期设备选型、发电量预测、智能化清洗分析、高效监控管理、智能评估/诊断/预警、多维度决策分析、报表功能的高效管理与运维。目前我国光伏电站及关键设备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促进我国光伏电站建设成本和上网电价大幅下降时间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大,不可控和预料之外的影响因素却越来越多。基于对项目投资经济性的考量,以及一些不可控的外在因素的影响,部分示范项目最终决定调整技术方案、调整储热时长、甚至迫不得已寻求改换场址,这都成为可研修编的诱因。
不过,这次的可研工作相对示范项目申报之时要更为严肃认真,而主要的工作内容也集中于对原可研报告进行修编,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拿出一个更具说服力的结果以帮助获得投资,也在工程层面更好地指导项目的实际建设。在动辄十亿级别以上的项目总投资上,项目方更需要一个更为贴近实际的可研报告作为说服自己或意向投资方投钱进去干的理由。值得指出的是,现阶段光伏行业如果剔除了无法并网、补贴不到位等非正常光伏成本后,光伏产品继续降价的空间仍是存在的。
截至10月19日,A股至少已有24家光伏企业发布前三季业绩预告。但也有观点认为,针对如此低价的竞争,光伏企业是赔本的恶性竞争。一位光伏电站投资商人士表示:按照目前的成本,如此低的价格,利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赔本赚吆喝。参与乌海领跑者基地项目的相关光伏企业负责人指出,表面上企业采用的是低价竞争手段,但实际上是由于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使得组件生产成本下降,有了更多的利润空间,这才是一些企业敢于低价竞争的最主要原因。
几乎可以预见,如果低价竞争的局面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下半年以组件等为主业的光伏企业业绩也将受到拖累未来的光伏电站趋势必定是细节带来价值的时代。
因此,缺乏自主研发技术,以购买原器件按图组装为主的中小逆变器生产企业将面临生存考验,难以获得持续发展。产品质量、品牌、价格、外观、售后是用户关心的因素,在某个特定时间,一些产品质量一般的厂家,可能凭借超低价格,获得一些订单。有业内专家表示,西门子之所以退出太阳能业务,一方面是由于太阳能产业的利润率低于预期,另一方面也表明西门子在太阳能领域技术上并不占据顶尖优势地位,2011年,西门子公司的太阳能业务年收入不到3亿欧元,不仅在公司735亿欧元的年销售总额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与风电业务超过100亿欧元的订单额也无法相提并论。5、公司的规模和现金流,一定的规模、过硬的技术、稳定的现金流是一个公司能够长期生存下去的重要特征。
一般来说,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10%以上,才算真正有研发实力的公司。这就需要公司储备足够的技术和人才,一是要不断改正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二是采用新器件,新技术,提高逆变器的发电量,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要满足新标准的要求。光伏逆变器进入淘汰期,每年约有30%的逆变器公司倒闭,2012年高峰期全国有近300家逆变器公司,现在约为100家左右,再过几年,最终活下来只有10家左右,选对逆变器厂家,对以后的维修至关重要。光伏逆变器不同于家电,是定制性的产品,每个厂家都不一样,产品技术不公开,很多元器件是定制的,市场上买不到,通常的家电维修站是修不了逆变器;而光伏电站的寿命是25年,逆变器质保时间是5年,还有更长的时间需要逆变器厂家来维护,因此产品售后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产品本身,但如果厂家倒闭,售后也就没有了。
2、主业不是逆变器的公司容易放弃,2013年5月,德国西门子总部确认,决定退出太阳能光伏业务。这就要求企业负责人能够把握市场,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选择,关注市场细分,做出最快的选择。
而客户也会在应用的过程中,提出新的想法,新的需求。同时对传统的地面电站也有了更高要求。
2013年3月,德国博世集团宣布退出太阳能业务。随着国内太阳能逆变器市场表现出巨大的潜力,逆变器市场将迎来更为激烈的竞争,对生产厂商的技术研发水平、产品生产实力等方面都将提出极高要求。笔者经过研究光伏逆变器行业最近几年发展情况,调查退市厂家的原因,并参考其它行业,总结了一些规律,盘点一下光伏行业生存能力强的逆变器公司,供大家在采购时参考一下。企业规模不是越大越强,但如果一个公司一年研发、一年铺垫,一年积累,三年的时间仍然维持在很小规模,或者产品销售越做越小,也不会是好企业。有少数逆变器公司,产品开发之初,花大价钱从别的公司挖来一个团队,但产品做出来之后,为了节省开支,又想办法把这些人赶走。但以前销售的产品售后服务和升级换代就大打折扣,而购买其产品的用户只好自认倒霉。
4、负责人的远见和执行力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光伏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很快,目前光伏地面并网电站不是唯一的模式,还有居民分布式、工业厂房,商业屋顶,农业大棚、渔光互补、荒漠山丘电站等并网电站,光伏户用型离网,油光互补中型离网电站,风光油储等多种能源发电的微网电站,也得到广泛应用。但从长远上看,产品质量还是用户最关注的要素,没有一个用户会使用频繁出故障的设备,上了一次当,后面就不会再买了。
现在网络非常发达,一出质量事故的负面消息,传播速度非常快;现在光伏行业付款不好,都是分期按进度付款,逆变器出了问题,后面的回款业主就有理由不给,拿不到后几期的回款,厂家不要说有利润,成本也收不回来。1、产品质量稳定性是用户选择第一要素。
而注重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具有深厚技术研发能力的主流厂商,凭借各方面所拥有的综合优势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有的逆变器公司由于公司架构的关系,负责人对技术和市场不是很了解,而了解的人职位不高,做不了主,这样的公司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而一旦几个大项目资金回不来,公司也就离关门不远了。这两个公司的实力非常强,进入光伏逆变器行业目标就是前3强,而一旦达不到预期目标,就会丢卒保车,以维护其大公司的地位和名声。3、研发能力是公司发展的保证,到2015年为止,光伏发电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应用不过短短十几年时间,在中国则仅仅5、6年时间,逆变器不像空调冰箱家电产品那么成熟稳定,没有企业能保证产品不出问题;电力电子行业的新器件,新技术也不断涌现;随着技术的不断技术,而且行业标准不断更新,差不多是一年一个新标准。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加之中美欧等传统光伏市场陷入贸易争端,光伏企业遭遇破产倒闭,光伏行业普遍面临困境,逆变器行业也遭受波及
除此之外,四川省发改委、经信委、能源监管办以及四川能源局也在10月底发文要求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试行风电光伏部分电量市场化交易。如果想要进一步增加发电小时数,只能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进行,这又将给光伏发电企业增加一大重任。
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第五条明确指出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年发电量分为保障性收购电量部分和市场交易电量部分。根据河北省发改委于2016年4月份发布的《关于下达2016年南网发电量计划调控目标的通知》,下述光伏电站的发电小时数平均约为1500小时,而统调之后的发电小时数降至1200小时。
11月14日,河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调整南网2016年发电量计划的通知》,对78家电厂进行统调,其中包括38个光伏电站容量总规模为133.76万千瓦。据了解,目前内蒙地区多个电站拟扩大电站容量来提高发电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满1500小时就限发,那么无论是光照资源优势还是使用高效产品对于光伏电站的投资收益都没有任何意义了,由于限发导致的发电量送不出去,即使多发电也无济于事。而截止2016年底光伏装机673万千瓦时(8月份以后新投150万千瓦),发电量67亿千瓦时,2017年预计投产200万千瓦,电网新能源处预计光伏最大可接纳电量80亿千瓦时,按2016年期末装机利用小时数为1188小时。另外,近日光伏們获悉,进入四季度之后,内蒙地区今年满发够1500小时的光伏电站已被要求严格按照装机容量的3%控制出力,即使接入为用户端可就近消纳的电站也未能幸免。所以,限发与国家在不断提倡高效产品发展的趋势相悖,如果无法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那么高效产品的推广与实现市场化竞争也只是纸上谈兵。
其中,保障性收购电量部分通过优先安排年度发电计划、与电网公司签订优先发电合同(实物合同或差价合同)保障全额按标杆上网电价收购;市场交易电量部分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方式获得发电合同,电网企业按照优先调度原则执行发电合同。文件指出,2016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四川省风电光伏企业每月按发电量的25%作为市场化交易电量。
由于该通知主要是南网范围的发电企业统调,主要包括石家庄、保定、邯郸、衡水、邢台市、沧州市等地,按照光照资源分类,上述地区定为Ⅲ类资源区。随着电改大幕的拉开,市场化交易已经箭在弦上,无论是传统发电企业还是新能源的发电企业,如何在这一轮中赢得先机是目前最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
日前光伏們曾获悉,根据对蒙西电网2017年经济发展和电力需求情况预测,发电量增速按5%测算,预计2016年全网发电量2146亿千瓦时,安排2017年度内蒙古西部电网发电量预期调控目标为2170亿千瓦时(减去鄂绒、双欣电量),其中太阳能发电量80亿千瓦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16]1150号)中并未规定Ⅲ类地区的保障性收购小时数,但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的通知第七条指出,不存在限制可再生能源发电情况的地区,电网企业应根据其资源条件保障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发电量全额收购。